首页 > 最新图片

苗族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时间:2023-04-18
风情独特饮食宗教信仰庆典美食跳舞四月八小报苗族旅游小报手抄报doc

民碧察风民俗手抄报苗悔知茄族人民生活习俗 - 天天手抄报

小学生民风民俗手抄报简单易画

精美的手抄报

卡通苗族文化小报手抄报模板

关于土家族的手抄报 关于孝的手抄报

民族风苗族风情word手抄报

苗族文化手抄报图片及资料

苗族民族手抄报

小学生民风民俗手抄报图片图片手抄报版面设计-学笔画

民风民俗手猛扰抄报展示一

民风民俗手抄报六一班

关于苗族风俗的手抄报 关于孝的手抄报

民风民俗手抄报 - 传统文化手抄报 - 手抄报大全

民风民俗手抄报六一班
苗族小报民族风俗旅游手抄报电子小报图片下载doc素材 其他

苗族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具体做法如下:1、首先要做一个手抄报,首先要确定的是手抄报的主题,这一页的手抄报内容主要是体现大的科技、教育、时事新闻,还是小的校园生活、日常小知识,一份好的手抄报要有一定的主题,这样累积岩嫌起来的素材会比较吸引人,在主题确认的神唯情况下分配小板块,这样更有条理。2、要确定了手抄报的主体,那么需要去查找相关素材,由于受到纸张篇幅的限制,一些较长的素材要自己将其缩减,最好能将素材摘录出来,多选一些,然后再根据篇幅排版筛选。3、有了素材之后就要考虑手抄报的排版问题,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取一张草稿纸,结合选择的一些素材先将大概的分块划好,然后初步看看划区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喜好调整。4、手抄报的插图之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内容主体选择合适的插图,这些插图可以自己动手画或采用裁剪黏贴的方式,根据要求选择,尽量做到贴合主题、排布匀称。5、素材、排布、插图都准备好了之后,可以先取一张游枣培草稿,将这些原先安排好的内容先填入,做出第一版的手抄报初稿,然后根据草稿的效果,再调整修改;可以反复修改几次,尽量做到自己满意。6、定稿之后,然后重新拿一张纸,将草稿的内容仔细的誊写到新的纸上,完成一张成稿的手抄报,这个是最终效果,将原来设想好的字体、颜色、插花、书写方向等多方面细节都录入,完成一张精美手抄报。


少数民族小报 苗族图片素材 psd模板下载 205.78MB 其他大全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手抄报)

各民族介绍

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族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1]
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壮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1]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1]
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陵谨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1]
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1]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肆核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1]
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1]
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
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裂汪掘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1]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蒙古族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1]
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藏族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1]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
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1]
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

侗族
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1]
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瑶族
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1]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朝鲜族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8月15日便被确定为老人节。[1]
白族
苗族小报民族风俗旅游手抄报电子小报设计图片素材 psd模板下载 86.17MB 地理手抄报大全 学科手抄报